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 孫秀嶺
企業注銷有多難?據9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因創業失敗,李先生的公司于2008年停業,隨后被吊銷營業執照。兩年多前,李先生為企業公司注銷跑了很多次也沒辦成。9月13日下午,國務院第三督查組陪同李先生實地辦理時發現,與兩年前相比,窗口服務態度好多了,但辦起來卻更復雜了。李先生說,“至今我作為公司法人代表被掛網,直接影響個人信用和今后的商業活動。”
企業“有進有退”“有生有死”,本是市場常態。隨著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證照分離”全面推進,我國企業“生”得越來越便利,市場主體新增數量不斷創新高。然而,企業注銷“退”“死”,卻比較麻煩。企業注銷,涉及各種債權債務和稅務等諸多事項,比“生”如白紙要復雜得多,但從國務院督查組通報的典型案例看,企業注銷存在著大量“難點”“痛點”“堵點”,影響了企業權益和市場效率。
企業注銷難,難在“條件”“程序”。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注銷只需向登記機關提供一份清算報告。然而,《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卻增加了“注銷登記申請書、決議決定或裁定裁判文書、營業執照、“法律法規、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等前置條件,而對于“其他文件”,有關部門又增加了授權委托書、清算報告確認文件、稅務清稅證明、清算組備案通知書、刊登公告的報紙樣張等。如此,企業注銷就增加了很多材料,需要在若干個部門來回奔波。可以說,在《公司法》規定之外增加若干條件,增大了注銷難度,提升了注銷成本。
企業注銷難,難在“信息孤島”。為辦理“國、地稅注銷證明”,督查組陪同李先生先后跑了政務服務中心稅務窗口、海淀區地稅局科技園稅務所、中關村辦稅服務區等,每換一個窗口都要重新排隊取號,終于“搞清了流程,具體業務還沒開始辦”。國稅地稅都合并了,稅務注銷為什么不能“一網通辦”?網絡這么發達,銀行、工商、稅務、人社、海關等信息為什么各自為政?為什么不能“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企業注銷難,對企業負責人是“不負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退出市場的企業,絕大多數是通過吊銷執照的形式退出的,很少主動注銷,主要是因為注銷程序繁瑣。吊銷是一種行政處罰,注銷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吊而難銷”的結果是,企業負責人信息將會進入黑名單,處處受限,直接影響創業者信用和再次創業熱情。
市場經濟中,“企業有進有退”是常態,也是監管部門的責任,是市場效率的重要體現,也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保障。解決企業注銷難,首先要尊重法律,對于不符合《公司法》的“前置”“要求”,該清理的堅決清理,該修改的抓緊修改,依法將企業注銷簡化為“一個文件、一次辦理”。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也是共享經濟。解決企業注銷難,必須加快破除“信息壁壘”,以“數據共享”打通工商、稅務、銀行和人社等業務流程,提升企業退出便利度,力爭“一次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