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眺望深藍向海圖強
山東大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
□ 本報記者 張春曉 張依盟 劉兵
這是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由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團隊研發的海洋一類創新藥物HS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癥),近期已經完成Ⅲ期臨床,試驗結果符合預期。該藥物有望成為國際第14個海洋創新藥物。
浮云連海岱,平野入青徐。山東因海而立、依海而興。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海洋強省建設非常關心,寄予殷切期望。在參加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他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今年6月12日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考察時,他強調,海洋經濟發展前途無量。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是山東應有的擔當,也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省委書記劉家義在今年5月10日舉行的山東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上所說的,“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山東秉持更宏大和開放的格局,眺望深藍,向海圖強,堅定不移地把海洋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策源地,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海洋發展的高能加速器,出臺《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大力實施海洋強省建設十大行動,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山東擔當。
港口是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為海洋強省建設提供基礎支撐。山東通過推進港口發展一體化、裝備智能化、業態高端化、港城發展協同化,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
今年3月,山東打響港口一體化“第一槍”: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整合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組成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推進青島港、渤海灣港、煙臺港、日照港四大集團建設,適時組建山東港口投資控股集團”的藍圖開始實質推進。
山東社科院院長張述存說,通過這些“大手筆”,山東打破重陸地輕海洋、重近海輕遠海、重淺海輕深海、內陸不靠海不吃海等傳統觀念,以更宏闊的視野和更開放的姿態布局海洋發展。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地。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省委、省政府要求做強做優沿海產業、遠海產業、深海產業,形成陸海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著力培育特色鮮明的優勢產業集群。我省提出的目標是:到2022年,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以上,海洋生產總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左右;到2028年,這一比重達到26%左右;到2035年基本建成海洋強省。
高度匯集的海洋科技創新資源,是山東在全球競爭中的最大底蘊,也是山東經略海洋、建設海洋強省最大的信心支撐。山東擁有海洋領域駐魯兩院院士22名,占全國海洋領域院士總數的三分之一;海洋科技人員1萬多名,占全國同類人員的四成。“海洋科技創新行動”被列為我省海洋強省建設的第一大行動。我省正大力推進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正式進入國家實驗室序列,推動E級超算等重大科學裝置落戶。
海洋科技創新成果正源源不斷轉化為生產力。目前,全省已建設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35座,成為離岸海洋牧場發展的立體空間站。
海洋興,更要海洋美。當前,山東正加快建設“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海洋,通過解決海洋環境突出問題、推動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措施,推動海洋開發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陸海統籌、灣河共治”,海洋環保思路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去年9月,青島在全國率先推行“灣長制”,與“河長制”有效銜接,確立了“治灣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模式。
山東擁有500多個海島,如同鑲嵌在海域的顆顆明珠,熠熠生輝。6月19日,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設立。省委、省政府對綜合試驗區建設提出要按照國家公園標準,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上探路子、樹標桿。
風帆啟航再馳騁,大海揚波作和聲。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山東這艘巨輪,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正揚帆向海洋進軍,奏響新時代的藍色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