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_99成人在线视频_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_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首頁>儒商動態>正文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創新驅動 砥礪揚帆正當時

來源:大眾日報發布時間:2018-09-19

  十二年奮進實現華美蝶變 創新驅動始終走在前列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砥礪揚帆正當時

  核心提示:2006年3月,山東省政府正式批準設立濟南化工產業園區,這就是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前身。從此,一個僅有4.7平方公里的熱土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征程。

  12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廣袤農田、荒野灘涂,一片不為人知的靜寂土地。12年后,這里已成為一片國內外企業紛紛搶灘布局的投資熱土。放眼望去,整個園區集聚了中南集團、傳化集團等國內500強企業的投資項目,山東中科科技園、中關村海創園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國美電商產業園、鑫茂齊魯科技城等多個特色“園中園”平臺崛起……如今,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勇擔攜河北跨發展重任,沿著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高新產業城”的規劃軌跡向前努力著。

  篳路藍縷啟程 展開生動發展畫卷

  12年,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中只是白駒過隙的一個瞬間,但在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的跨越發展中,卻留下了一個個厚重的前行腳印。

  2006年園區創建之初,所在區域幾乎都是田野,這片黃河灘區鮮有人注意的“零工業”“零基礎”的農業用地,既沒有公路,也沒有水、電、網、供熱、排管等基礎設施,這樣的環境讓想來投資的企業望而退步。

  長遠發展,基礎是關鍵。面對腳下的荒灘原野,前方沒有“可鑒之路”,園區開發建設者們秉持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精神和頑強拼搏的意志,開始了艱苦卓絕“開拓”。2007年,濟南裕興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決定實施改造100KT/A金紅石型鈦白粉項目,整體搬遷至濟南化工產業園內。從此,園區有了第一家企業,拉動著園區鐵路、水熱電、工業用氣、天然氣、通信等多個相關配套項目同步建設。在“零基礎”的一片田野上,園區累計投入近20億元,完成了園區總體空間布局規劃和4.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了鐵路專線、四供兩排、“五縱五橫”道路及現代化通信等9大基礎設施配套,具備了一個開發新區承載大項目、好項目的能力,相繼引進了銀豐化工、賽邦石油、皇冠油墨、德勝化工、山東建邦等一批規模以上化工企業,發展框架日漸拉開,產業布局初步形成。

  2011年后,園區進一步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調整發展思路,調整產業規劃,逐步向新材料產業轉移,打造新材料產業引領的工業發展規模化、土地使用集約化、資源利用效能化、產業配套系列化的特色專業化園區。

  2012年園區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家火炬濟南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2013年由化工產業園區更名為新材料產業園區,成為當時全省唯一一家專業新材料產業園區,駛入了轉型發展的“快車道”,相繼與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產業化基地,建設了山大國家膠體材料研究中心、山師大工程技術中心、濟南大學科技園等研發和產業化基地,實現了產品研發、中試、投產“一站式、一條龍”。2017年園區新材料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實現利稅4.5億元,利潤2億元。

  深化改革創新 全面推進“二次創業”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由化工園區白手起家,經過十余年的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延伸拓展,內涵越來越豐富,確定了以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同時重點發展光電通信、智能制造、新能源產業、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物流產業的道路。

  為了更好地保障園區的經濟發展,破解在體制機制方面的深層次矛盾,2016年4月,園區成立10周年之際,掀起了“二次創業”,啟動體制機制改革,按照“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原則,大刀闊斧地對用人分配、財稅管理和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創新,在投融資、科技創新等方面先行先試,建立了精簡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體制、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撐體制,走在了全省開發區前列。

  近兩年來,得益于體制機制改革的績效激勵、經費保障、社會化招商體系的建立,園區打造出一支專業化、市場化的招商隊伍,相繼制定了有關購地、租賃廠房、外商投資、上市企業等系列優惠政策,緊盯世界500強、國內100強、央企和上市公司,聚焦“四新”,大力推進新動能產業招商,山東中科科技園、中關村海創園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中德合資貴金屬材料合成及精密制造項目等一批代表新技術、新業態的重點項目簽約落地,集聚園區加快發展新動能。兩年來,園區累計簽約項目45個(不含園中園平臺招商項目),合同內資168.34億元,合同外資4900萬美元。

  開發運營機制的改革創新,讓園區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市場化為導向、集約化的建設運營新思路,與中科院、省國資委三方合作建設山東中科科技園,發揮中科院科研和高端人才優勢、省屬國有企業的資本實力優勢,共同打造高層次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與江蘇中南集團、北京融通科技產業集團等大型民營企業合作,推進產業片區開發和龍頭項目招引,建設中南高科·中德產業園、融通智能科技園等產業經濟載體,吸引外資企業、上市公司及新業態集聚發展。立足園區實際,探索創新自有產業載體建設,新工藝示范園、新材料產業科技園等載體在加快項目落地、集約利用土地、橫向壯大產業、完善配套服務等方面走出了新路子。

  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推動著園區項目建設全面提質增速。園區實行掛圖作戰、對表推進,加強動態管理和績效考核,做到每周一調度、每月一評比、每季一考核,加快落地項目早開工、開工項目快投產、投產項目快見效。目前,以光纖預制棒制造為龍頭的光電通信產業集群、以傳化泉勝公路港為引領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以中德(濟南)產業園、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為標志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作用逐漸顯現;以鑫茂齊魯科技城、中關村海創園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為平臺的“雙創”熱潮正在興起,為園區新舊動能轉換、加快趕超發展帶來強勁動力。2018年1—8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05億元,同比增長10.91%;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23億元,同比增長13.4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2.03億元,同比增長1.13%;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4億元,同比增長15.44%;完成進出口總額13144萬美元,同比增長16.77%。新增注冊企業291家,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快速增長,園區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搶抓發展機遇 聚力新舊動能轉換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歷經12年探索實踐,不斷爬坡過坎,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挑戰。如今,身處全省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發展熱潮中,作為天橋區攜河北跨的主戰場和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載體,引領帶動全區在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建設中率先起勢、走在前列,實現趕超發展、兩岸共振起飛,是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高質量的產業是園區的立命之本,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園區把培育新興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突出項目建設導向,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堅持增量崛起與存量變革并舉,全面提升產業競爭新優勢。該園區全力推進總投資逾百億元的山東中科科技園、立邦新材料基地、融通智能科技園、中南高科·濟南智能制造小鎮等15個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強化管委會領導包掛、專項督辦專核等措施,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圍繞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要求,園區做好新材料產業發展文章,發揮好鑫茂光棒、銀豐納米、建邦膠體、天諾光電等重點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在高端人才引進、企業發展培育、產業基金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同時,該園區聚焦延伸產業鏈條,加快以鑫茂光纖預制棒、立邦新材料產業基地為代表的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引進和建設一批上下游產業和關鍵配套項目,形成全產業鏈條,加快構建全省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百億級產業集群。

  大力開展新動能產業鏈招商,實現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雙輪驅動,大力吸引更優質的資本、更優秀的人才,正強有力助推園區產業崛起、快速發展,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園區開展“人才+項目”招商模式,將人才和科技含量作為招引項目的重要標準,積極深化與知名院所的戰略合作關系,通過“招院引所”,發揮其人才、科技、品牌影響力及科技創新服務管理優勢,形成了“以項目引人才,以人才促產業”良好互動模式,不斷匯聚智力資源、擴大發展優勢。如今,鑫茂齊魯科技城成功獲批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濟南濟大科技園入選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中關村海創園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等一批高端創新創業平臺落戶園區,成長為濟南市黃河北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的新高地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舊動能轉換,需要大力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服務就是競爭力,園區牢固樹立“千方百計讓企業賺錢、讓企業舒心”的服務意識,真正為企業排憂解難,為企業加快發展保駕護航。當地積極對接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開發區“十最”營商環境;建立項目落地一站式服務中心,并配備專職服務人員,在項目引進、落地、開工、建設、投產等各個環節,積極推進全程服務,實行全過程、流程式的無縫對接服務;開展企業增效服務,幫助企業找準與省市各級政策支持的結合點,努力提高項目申報和獲批的成功率,對不同層面的企業實施激勵扶持;加快推進企業標準化建設,促進技改和自主創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促進企業增產增效。

  與此同時,該園區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成立總規模1.6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通過實行市場化、專業化運作,逐步建立完善園區金融保障體系;加強與社會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臺,推動銀企信息共享和融資對接;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產城融合試點為契機,按照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思路,重點推進住宅、商業綜合體、裕興路北延、鑫源大道和華豐路東延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搭建起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基本框架,打造工作生活15分鐘生活圈,不斷提升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和宜居宜業水平。

  回顧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12年不平凡的歷程,從藍圖初繪到全面建設,從風生水起到千帆競發,園區的成長發展始終堅持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比翼雙飛”。借勢新舊動能轉換,園區將秉承發展第一要務,搶抓機遇、乘勢而為,保持改革進取的銳氣,敢闖敢干的勇氣,決意無悔昨天的崢嶸歷程、勿忘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眾所期望,在新舊動能轉換中干在先、走在前,爭當攜河北跨發展“濟南第一團”,以更加優異的成績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

編輯:王樂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