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毫米級精工“征服”世界級漁場
□ 本報記者 張忠德
高69米、直徑110米、可抗12級臺風,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全球首個全自動智能海上養殖裝備……諸多標簽加身,這座名為“海洋漁場1號”的海上養殖平臺,目前正在挪威海的弗魯灣海域靜靜矗立著。完成這件海工重器建造的,正是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海西灣內的中船重工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
“從去年9月運抵挪威開始運行,如今已經整整一年過去了,養殖的效果非常好,業主即將迎來第一批魚獲,前段時間還向我們發出邀請,請我們過去收魚、吃魚,我們已經開始籌備相關的行程了。”武船集團挪威漁場項目經理安翔笑著告訴記者。
“海洋漁場1號”項目業主是挪威深海漁業有限公司,其母公司是挪威專門從事海產品養殖的上市公司。
業主發布世界首座半潛式智能海上“漁場”項目征標后,吸引了包括日韓等國的海工裝備制造企業的關注。
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的團隊從設計、采購、制造到安裝、調試、運輸和交付,全流程提供了一套詳盡的方案。“尤其是運輸環節,由于平臺巨大,很多企業不愿承擔運輸帶來的風險,而我們的招標文件中詳盡地設定了一條15000海里的運輸路線,這一點獲得了業主方的高度認可。”安翔說。
最終,經過多輪招標,武船集團北船海工公司在與國內外眾多知名廠商的競爭中勝出,拿下了這筆大訂單。
“海洋漁場1號”可以說是世界自動化智能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海上養殖裝備。“這個平臺配備了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智能養殖系統、自動化保障系統、高端深海運營管理系統等,且融入了生物學、工學等多種技術,安裝各類傳感器2萬余個、水下水上監控設備100余個、生物光源100余個,使復雜的養殖過程控制變得更簡單和準確。”安翔告訴記者,“進入運行狀態后,只需要3到7人就可操控該平臺,并且每年養魚可達150萬條,死亡率低于2%。”
高智能化必然要求建設的高精度。“海洋漁場1號”項目在研發、建造過程中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技術創新,填補了中國制造深海養殖高端裝備的空白。
“就拿平臺的旋轉門系統來說,一般而言,傳統造船業110米結構的誤差控制在100到200毫米即可,而這套系統要求我們控制在15毫米以內。”無論是旋轉門自身還是旋轉軌道,都在精度上達到了業內前所未有的水平。“海洋漁場1號”項目交付一年來,大型海上養殖裝備的訂單市場出現了“火爆”的場景。
“目前,我們公司生產的同類海上養殖平臺訂單已經擴展到了黃海、南海等海域。”安翔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