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編者按:“大儒商道 至誠天下”!9月28日,首屆山東儒商大會將在濟南舉辦。即日起,大眾網推出問道儒商系列報道,邀請儒商文化研究專家、學者,暢談對“儒商精神”的認識與獨特見解。
問道儒商② 弘揚儒家文化,托舉當代儒商
大眾網濟南9月25日訊 “運用儒家思想的道德去經商、去為人處世,誠信經營,以義取利,這是儒商最顯著的特點。”首屆山東儒商大會將于9月底在濟南舉行,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家、專家學者代表將齊聚泉城,共商發展大計。究竟何為儒商?儒商精神與山東有著怎樣的淵源?近日,山東省儒商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袁慶宏做客大眾網《問道儒商》欄目,用深入淺出的講解,將儒商精神從古至今的發展娓娓道來。
山東省儒商研究會副會長、秘書長袁慶宏做客大眾網《問道儒商》欄目,講述儒商精神與山東的淵源。
講解儒商精神,袁慶宏首先從孔子創立儒家思想講起。山東是齊魯故國,是儒家思想的發祥地,同時也是儒家文化的誕生地。大家知道,孔子周游列國創立了儒家學說,但很多人恐怕不知道,他的高徒子貢是一邊向孔子求教,一邊經商賺錢,為孔子出游提供經費保障。袁慶宏說,如果沒有子貢的經費支撐,恐怕很難保障孔子到周邊國家游說講學。孔子去世后,子貢為恩師守墓6年,他這種經商的智慧和對老師的忠孝,被后人所稱頌。所以,后人便把子貢稱為儒商鼻祖。
說到儒商的發展,必須要談到的另一個人物就是戰國時期的大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范蠡。袁慶宏說,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完成了光復大業之后,毅然帶著西施乘船北上,隱姓埋名,到齊國都城臨淄經商,做鹽業生意。他依靠仁義和智慧,三次驟富,又三次散盡家財救濟百姓,受到百姓的愛戴。后來,范蠡到今天的菏澤定陶一帶,燒陶定居,后人由此稱他為陶朱公,也將他視為儒商的始祖。
“我們今天說的儒商,其實就是這些商人運用儒家思想的道德去為人處世、去經商,誠信經營,以義取利。”袁慶宏說,儒商的特點十分明顯,不僅有認真踐行仁義禮智信的修為,有樂善好施、經世濟民的家國情懷,更有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精于管理的經驗智慧。在他看來,這次山東召開儒商大會,就是要充分發掘這筆巨大的精神財富,用儒家思想去經商經營,把“儒商”這張金質名片展示給全世界。
袁慶宏介紹,山東省儒商研究會是2002年初由熱心儒家文化的省政協委員和企業家發起,經省民政廳批準后成立,由省政協辦公廳主管。16年來,儒商研究會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認真踐行儒家仁義禮智信思想,努力推動誠信文化建設,積極為中小企業家搭建互相學習、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健康發展的良好平臺。“在家講孝道,在外講誠信,這是許多儒商企業家一直在親身實踐的。”袁慶宏說,儒商協會中有著一大批講孝道、講仁義、誠信經商的企業家,他們懂得先做人再做生意,不僅家庭合睦,企業文化氛圍也非常好,發展潛力很大。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儒家文化得以傳承弘揚,儒商精神得以發揚光大,對現在和將來儒商的發展有著深遠意義。(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樊思思 亓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