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編者按:“大儒商道 至誠天下”!9月28日,首屆山東儒商大會將在濟南舉辦。即日起,大眾網推出問道儒商系列報道,邀請儒商文化研究專家、學者,暢談對“儒商精神”的認識與獨特見解。
新時代如何做到義利兼顧?王仲堂談儒商的五大核心內涵
大眾網濟南9月22日訊 “儒商并不完全是地域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概念,簡而言之就是按照儒家的思想和意識去從事商業行為。”首屆山東儒商大會將于9月底在濟南舉行,來自國內外的企業家、專家學者代表將齊聚泉城,共商發展大計。近日,山東省儒商研究會副秘書長王仲堂做客大眾網《問道儒商》欄目,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儒商”的核心內涵進行了深入解析。對于企業而言,單純的重利或者重義都難以發展壯大,只有做到既符合國家和大多數人利益,又兼顧企業自身利益,才是真正的義利兼顧,長遠發展。
山東省儒商研究會副秘書長王仲堂
提起儒商,人們普遍認為是指“把儒的倫理與商的職業相結合的商人”。王仲堂說,儒商的發源雖然有數年前歷史,但儒商這一概念本身則是近些年才形成,其核心內涵也是見仁見智,沒有統一的標準。王仲堂認為,隨著儒商這一概念普遍被企業家認可和社會所崇尚,很有必要對其核心內涵進行明確,以方便更多的企業經營者按儒商要求,規范其經營行為,高尚其精神情操。按照儒商的定義,考察歷代“儒商”的做法,結合當代新儒商的風范,他將儒商的核心內涵總結為自強拼搏、厚德仁愛、創新進取、義利兼顧、誠信擔當這五個方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王仲堂說,儒商的鼻祖子貢,就是自強不息的典型代表。他在追隨孔子周游列國時,在學習和傳播儒家文化之余,一直堅持經商為老師提供資金支持。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傳承下來,體現在如今絕大多數儒商企業家身上。王仲堂說,這些企業家大多是在改革開放后,應時代需求而涌現出來的。他們不為條件所限制思想,而是敢于拼搏,敢于施展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用自強不息的心志去改變命運,建設社會。在新時代的經濟建設中,我們更需要這樣的商人,做大做強中國企業,振興民族經濟。
“一個胸懷大志的儒商,要想在社會上有一番作為,實現自己的抱負,既要有天的剛陽剛毅,又要有地的厚重廣闊。”王仲堂把厚德仁愛作為儒商的另一個核心內涵。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謂“仁者愛人”,就是將心比心對待每一個人。他認為,將仁愛作為儒商的核心內涵,就是要求儒商必須心懷大愛,愛人愛家愛國愛眾生,成為孝老愛親,關愛員工,忠于職守的典范。這樣才能無論在順境和逆境中都能立于不敗之地。
創新進取是儒商的第三層核心內涵。王仲堂告訴記者,儒家思想創立之初,就是以創新為使命的。儒家的“日新”,既要不斷更新提升自我,也要不斷改良改善社會。對于企業來說,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保證,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動力。作為現代儒商,應該深刻體會儒家的創新意識,對自身,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提升道德品質,對企業,要保持強勁的創新勢頭,時刻緊盯新思想、新理念、新技術,讓自身和企業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態勢。
義和利是儒家關注的焦點,在王仲堂看來,義利兼顧是儒商最為重要的核心內涵之一。傳統儒家思想推崇重義輕利,但隨著時代發展,一味的取義舍利,顯然難以維系企業長遠發展。王仲堂認為,當前儒商企業正確的義利觀應該是義利兼顧。換句話說,就是做適宜時代要求的事情,既符合法律法規,符合國家利益,又追求應有的利潤。這樣才能讓企業長盛不衰,造福大眾。“義利兼顧比重義輕利,對企業家要求更高。”王仲堂特別強調,它要求儒商必須具有儒者情懷和儒者情操,必須具備準確區分義和利的能力,不至于在利的誘惑面前亂了方寸。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義之利不茍取”,“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才能真正做到義利兼顧。
“內誠于心,外信于人,是儒商做人處事的根本。”王仲堂解釋說,孔子對信非常看重,“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如果不講信譽那怎么可以呢?人無信不立,同樣的道理,企業無信,就等于拋棄了立身之本。王仲堂說,擔當是民族和時代賦予儒商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尤其是處在當前信息空前暢通,科技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儒商作為企業家隊伍中的優秀代表,勢必要走向社會舞臺。這就要求儒商企業家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具備國際胸懷和眼界,擔當起中華民族融入國際社會,作用于國際社會的歷史重任。(大眾網-山東24小時記者 樊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