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官網承建:山東省互聯網傳媒集團大眾網
備案證號:魯ICP備09023866號-50
新銳大眾推出短視頻顧霄:直把寧陽作故鄉
□ 本報記者 姜言明 本報通訊員 桑 蕊
“做技術貴在熟能生巧,做企業要講以和為貴,交朋友要有共同的價值觀,我在山東有很多好哥們兒……”說著一口地道中國話的顧霄,是一位波蘭人,扎根中國30年來,他不知疲倦地當起中波文化、經濟、技術交流的“義工”,談起中國,他總是滔滔不絕。
從外交官到企業家,從“老外”到“中國通”,作為中波合資企業山東塔高礦業機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顧霄被省政府授予“山東省榮譽公民”稱號。
把先進制造技術帶到山東
顧霄生于1958年,19歲時便離開家鄉,到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就讀,從那時開始對中國文化有了了解。顧霄說,從讀書時他就開始向往中國,時間越久興趣越濃。
顧霄畢業后到波蘭外交部工作,1985年被派到波蘭駐上海總領事館,成為那里唯一會講中文的波蘭人。“那時,中國改革開放剛起步。”顧霄說,他一來便愛上了中國,一待就是5年,即使之后回到波蘭,他也一直關注著中國的發展。因為這份熱愛,1992年顧霄又回到了中國,并開始涉足商業領域,之后又到波蘭駐華大使館工作,擔任中波交流的翻譯官。
2007年,顧霄受波蘭柯派克斯集團的邀請,開始了和山東的情緣。那年,波蘭柯派克斯集團和山東能源重裝集團合資組建山東塔高礦業機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地址選在寧陽經濟開發區。當時的總經理也是波蘭人,由于其適應不了中國的生活,2008年公司決定由顧霄接任總經理。
笑起來兩眼彎彎,圓圓的臉上一行白胡須微微上翹,神似“圣誕老人”的顧霄,一來到山東便受到當地的歡迎。顧霄也如“圣誕老人”一般,把當時波蘭最先進的煤機制造技術工藝送到了山東。
從山東文化了解
中國人的吃苦精神
“豪爽!熱情!好客!這就是山東人,我很喜歡這里。”顧霄說,山東人熱情好客的性格給了他家的感覺。2007年在寧陽建廠,當地政府從土地、稅收、用電、用水等方面提供了各種優惠和服務,僅用4個月就建起了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煤機制造企業,2010年又以百天的速度建起了規模更大的二期工程。
“我很喜歡泰山腳下的這塊土地,有朋友來中國游玩,我會推薦他們來爬泰山、看孔廟,給他們當向導。”顧霄說,儒家的思想文化和泰山“石敢當”精神對當地人有很深的影響,了解了中國人的吃苦精神,他很快就習慣了快節奏的工作。
2009年7月,顧霄去陜西參加一個招標會,前一天晚上不慎摔了一跤,腳腫得厲害,走路一瘸一拐,但這并未影響他的行程安排,上車睡覺,下車談判推介產品,這樣度過了三天三夜。“做企業最根本的三要素,一是政策環境,二是管理,三是人才。”顧霄說,他憑借多年的經驗,理出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并與波蘭柯派克斯集團聯系,經常組織波蘭的技術專家來公司指導,他主持的“煤炭液壓支架設計”等研究課題,對行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今年,山東號召各級黨員干部要勇做新時代泰山“挑山工”。顧霄對此深表贊同:“我也要當好泰山‘挑山工’,帶領企業向更高端智能的方向邁進。”在顧霄帶領下,山東塔高礦業機械裝備制造有限公司憑借先進的技術工藝,成為國內唯一能夠獨立裝備千萬噸采煤面成套設備的企業,并于今年6月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掛牌。
將儒家思想帶回歐洲國家
“我喜歡喝中國的白酒,喜歡吃寧陽的‘四八’席。”顧霄說,“四八”席是寧陽當地人招待尊貴客人或結婚時才吃的飯席。他認為,中國人吃飯很規律,飯菜搭配也很健康,對身體好,波蘭人早晚餐以火腿、面包、西紅柿為主,午餐以土豆為主,在波蘭時他的胃經常不舒服,到中國后胃好起來了。
談起這些年跟山東人的交往,妻子對顧霄的評價是“跟山東‘哥們兒’的關系比跟家人還密切!”“女兒從5個月大就在中國生活,一直到5歲,已經習慣了中國飲食,普通話比我說得還好。”顧霄說,中國高鐵的快速發展讓交通變得十分便利,妻子從波蘭飛北京,坐高鐵兩個小時就到山東。他為家人辦了不限次數的簽證,現在每年除了圣誕節回波蘭,他其余的11個月基本都在山東度過。
“這里已經是我的第二故鄉。”顧霄說,企業員工與總經理之間的關系,也應該像家人一樣,要懂得包容。受他的影響,他很多歐洲國家的朋友也開始研究和借鑒儒家思想對企業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