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_99成人在线视频_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_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首頁>熱點推薦>正文

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業論壇:樹立高端裝備新標桿

來源:大眾日報發布時間:2018-09-30

  

  

  圖為高端裝備制造業論壇現場。 □記者 王世翔 盧鵬 報道

  裝備制造業是山東的優勢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方面,我省下一步將重點培植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五大戰略新興裝備,做優做強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五大特色優勢裝備。隨著產業的高端化轉型,需要大量的先進技術、高端人才、科技創新支撐。“儒商大會2018”高端裝備制造業論壇匯聚八方英才,融納四海智慧,與會人員共商發展高端裝備大計,助推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

  □ 本報記者 楊學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李培根:

  搞智能裝備,

  要有互聯意識開放意識

  山東是我國高端裝備產業第三大省,李培根院士經常來山東做指導。演講中,他介紹了全球智能裝備發展的最新趨勢后強調,搞智能裝備要有互聯意識、開放意識,思維不要局限在企業內、行業內。

  他以農機舉例。“我知道山東農業設備很厲害,產值全國第一。以前,做拖拉機的只做拖拉機,但現在這樣不行了,要考慮和其他設備怎么互聯。”他說,前不久,他到世界最大的農機公司John Deere去,發現他們和愛科(AGCO)公司合作,不僅將農機設備互聯,更聯接了灌溉、土壤和施肥系統,可隨時搜集氣候、作物價格和期貨價格等信息。這樣,整體效益大大提升了。

  “現在,行業的邊界要重新定義了。”他說,一個變化是,行業的競爭基礎已從單一產品功能轉向產品系統性能。比如農機行業,邊界從拖拉機制造擴展到農業設備優化;采礦機械行業,從優化單獨設備性能轉向礦區整體設備的性能優化。另一個方向是以系統整合謀求行業統治地位,像John Deere公司一樣。類似地,智能家居中將照明、空調、娛樂、安全系統等全部聯接,也使自己進化為系統整合者。

  李培根說,裝備制造業企業不僅要有數據意識,還要有“數據供應鏈”的概念。這也是互聯思維的一部分。“通常我們講的供應鏈是物料的。你需要別人給你物料,你也要把物料給別人。數據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數據,也需要把數據給別人。”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原執行副會長蔡惟慈:

  發展高端裝備,

  給政策不如給訂單

  蔡惟慈長期致力于高端裝備國產化。他認為,推進高端裝備國產化不是閉關鎖國,而是為了保障產業安全——這不僅關乎機械工業的前途,更關系國民經濟的安危。我們決不能放慢向高端升級的步伐。而發展高端裝備,他認為,給錢不如給政策,給政策不如給訂單。

  他拿電力裝備和機床舉例。我國的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的制造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蔡惟慈認為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機械和電力兩大行業一直有著致力于電力裝備國產化的共識,產需雙方一直為此協同推進。國產電力裝備把國內重點電廠和輸變電工程作為升級的舞臺,三峽工程、特高壓輸電工程、核電建設等都無不如此。

  “只有有了訂單,才有不斷改進和完善的機會,才有倒逼成長和迭代升級的可能。這是成敗的關鍵。”他說,從這個意義上說,市場需求(訂單)是發展高端裝備最寶貴的資源,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用好。

  他建議,裝備制造企業要重視研發試驗條件建設和研發活動投入。我國電力裝備之所以能進入世界同行前列,得益于我國電力裝備制造企業的試驗條件比較完備,其中高壓電器的試驗能力已優于世界同行。“不能總拿用戶練手吧?”他說,這一點,值得裝備制造企業在自主創新時借鑒。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單忠德:

  數字化智能化,老行當變新動能

  機械科學研究總院與山東合作密切,山東獲得201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即由康平納集團與該院、魯泰紡織合作研發。9月3日,省政府與機械科學研究總院集團簽訂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

  鑄造是個有5000年歷史的古老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裝備,讓這個“老行當”產生了顛覆性的變革。單忠德說,該院研制出數字化無模復合成形鑄造成套裝備,不用木模、金屬模等模具,直接數字化擠壓切削或打印制造鑄型。一個3.3米長、1.5米高,17噸重的大型發動機,原來需要24套模具,而用這套設備,無需模具,制造周期縮短83%、制造成本降低72%、鑄件重量減重15.4%,制造精度提高了3個等級,實現了高質量個性化定制。

  單忠德說,在山東省經信委和濰坊市的支持下,目前,該院正在建設一個山東省數字化智能化綠色鑄造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服務平臺,最近正在與盛瑞傳動等幾個企業在進一步合作推進,旨在進一步為全省的鑄造行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提供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工廠、數字化綠色鑄造關鍵裝備的成套解決方案。

  澳洲工程院院士、澳洲國立大學終身教授于長斌:

  讓人工智能助力高端裝備

  于長斌是濟南人,他建議裝備制造企業要多留意人工智能技術,讓人工智能成為好幫手。

  于長斌介紹,人工智能的研究為的是讓計算機展現出人類智慧,賦予機器認知和思考的能力,讓它們變得智能。以前的機器更像身體,而將來的機器會更多具備人類的思維。像最近熱門的“腦機接口”,用腦電波控制機器,就是其中一個研究領域。

  他認為,當前版的機器人還只是1.0版,代替可被重復的任務,如識別、計算、執行;2.0版的機器人將代替可被經驗化的職業,如自動駕駛取代司機、智能語音替代翻譯、健康診斷替代一般的醫生;再往后的3.0版,機器人將學會自我進化,即非監督式自我強化學習社會進化。

  于長斌說,目前,機器人的計算能力是很強大的,盡管認知比人還差得很遠,但可以通過深度學習逐漸提高認知、決策能力。比如機器臂手眼協同、雙臂協作。于長斌播放了一段小視頻,一個機器人有兩個手臂,其中一只“手”是吸盤、另一只是兩指形的夾子。通過前期的學習,它已經能夠自動識別物體的形狀,區分哪個適合吸盤、哪個適合兩指,出哪只“手”。把一箱雜物端給它,它判斷準確、操作順暢。

編輯:王樂雙